top of page

當代醫學與心理衛生工作的結合

日期:88.05 於台北


  當代心理衛生(Mental Health) 與健康促進(Health Promotion)的施行策略著重於生物、心理、社會(Bio-Psycho-Social) 三個向度來診斷與治療病人。隨著心身醫學的發展,已知心理和軀體現象是同一生命過程,一般來說,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因素的,因此心理因素必然會和各種疾病有著不同程度的聯繫,對每一病理過程均起一定的作用。所以,心身疾病是一組軀體疾病,其發病、發展、轉歸和防治都與心理因素密切有關。


心身疾病有下列幾個特點:


  1. 它們以軀體症狀為主,軀體症狀為明確的器質性病理過程或已知的病理生理過程。

  2. 它們是由情緒和人格因素引起的。

  3. 軀體變化與正常伴發於情緒狀態時的生理變化相同,但更為強烈和持久。

  4. 區別於精神官能症或精神病。

  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和疾病都起著極重要的作用,而且這些因素的作用因不同疾病、不同病人和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而異。從心理學所發展出來的各種診斷法與治療法,乃是達成心理衛生與健康促進主要目的之一:在人類未陷於心理疾病前能加以探知與預測的利器。


  心理衛生與健康促進的積極目標乃在保持與增進心理及生理的健康-在心理學中,尤其是臨床心理學、心理治療學、團體動力學、人際理論等各種見解或方法,都可直接予以利用。心理衛生與健康促進的消極目標乃在心理不健康者的輔導、治療與處理等心理治療(Psychotherapy)-也廣泛的應用心理學的方法,像面談治療(Therapeutic Interview)、遊戲治療法(Playtherapy)、團體心理治療(Group psychotherapy)、心理劇(psychodrama) 等,都可用來治療適應不良者。


  再者,當代預防醫學工作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向度來加以說明:


  1. 第一級預防(Primary prevention):各種疾病發生前的事前預防。

  2. 第二級預防(Secondary prevention):針對疾病早期而設,防患臨床前期及臨床初期變化,早期診斷並給與適當治療。

  3. 第三級預防(Tertiary prevention):此級包含了二項-

  • 限制殘障(Disability limitation):使臨床病例不再惡化。

  • 復健(Rehabilitation):亦即使永久傷害的病患,恢復獨立自主的能力,此項包含了醫療復健、心理復健、職能復健。

bottom of page